2023年夏秋之交,枝江市问安镇万水桥村,一场水稻“擂台赛”悄然打响。
这里有70亩稻田,是湖北省农科院联合枝江市农技推广中心建立的水稻新品种筛选示范基地,28个省内外优质稻种长势正旺。它们中的优胜者有望被打造成新一代枝江玛瑙米。通过“看禾选种、看禾推种”,该市水稻生产用种从100多个减至9个,“虾稻1号”“鄂香2号”“华夏香丝”等一批适应本地的水稻良种直通田间地头。
“看禾选种”亮身份,优中选优促增收——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2023年是中央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的收官之年。湖北抢抓发展机遇,紧扣短板弱项,在品种创新、产业发展、种子生产、良种推广、种业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加快推进种业提档升级。推进品种调优,为优质水稻产业链“造芯”。“种粮一体化”解决良种推广销售“最后一公里”难题。
2023年4月,为夯实粮食产业提质增产基础,我省部署实施“种粮一体化”行动,全面促进种子产业“育、繁、推”与粮食产业“产、加、销”一体化协同发展。出台《湖北省实施“种粮一体化”行动方案》,围绕“高产”“优质”“提升”等关键词,提出全年选育审定粮食作物新品种60个以上,新建高标准水稻、小麦制种基地2万亩以上,提升育种水平、繁种能力,加强良种应用等,探索“从种子到餐桌”全产业链闭环模式。
连续3年审定的水稻品种优质率在60%以上。2023年,审定水稻品种59个,其中优质品种38个、占比64%。建立新优品种集中展示示范和“看禾选种”机制,预计全省水稻品种优质率达到80%以上。
“绿色生产”立标杆,高产高效提品质——
枝江市旺发水稻专业合作社,在稻田里安装了含害虫天敌赤眼蜂卵粒的生物杀虫卡、太阳能杀虫灯、害虫性诱自动诱捕器等生物防控装置,种植香根草等植物,以虫杀虫、以草治虫,保护稻田生态,预计化肥减量17%以上、化学农药减量30%以上,较传统种植增产10%以上。
会种田升级“慧”种田。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品种、品质、品管、品牌缺一不可。我省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行绿色生产,通过优秀的品质和管理,不断提升湖北优质稻产业的品牌影响力。
除了深挖单产潜力,湖北还在推动农田增量、农民增收上发力。2023年初,湖北就与各市州签订了耕地保护责任书,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66.16亿元,湖北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7053.1万亩,同比增加53万亩。此外,湖北还投入57.26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将350万亩年度建设任务分解到县,并首次在10个县市区试点“小田并大田”。
“订单生产”让农户“种无忧、销不愁”——
在孝感,“太子米”产业链建设,引导65家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长期收购合同,保底收购价1.8元/斤,亩增收300元以上。
在随州,“随州香稻”种植面积已达80万亩,推广“双订单”达到65万亩,发展千亩以上种植基地达到89个。
“订单生产”解决了品种“多乱杂”的突出问题。武汉市选定华夏香丝、泰优068、邦两优香占作为市级高档优质稻品种;江陵县选定虾稻1号、荃优822、荃优607、鄂湘2号等4个品种,种植面积达70万亩。国宝桥米有限公司在海南建立40亩南繁基地,繁育“京山桥米”品种鉴真二号、洋西早81.25万公斤,可供20多万亩订单种植。
2023年,我省大力推广随州香稻“双订单”和国宝桥米“两次结算”等模式,依托15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种植面积924万亩、带动农户106.8万户。